第441章 内外有别,双轨并行(2/2)
“正是如此。”我指着纸上的八个字,“所以,我意,行‘内外有别,双轨并行’之策。”
接着,我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向他阐述:
“对刘备主公及其麾下诸将,此为‘外轨’。我们当继续推广基础的练兵之法,如队列操练、军纪整肃、基础战术配合等,这些足以提升部队整体的战斗力,以应对眼前的威胁,也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。武器装备方面,可以提供一些常规的改进型,例如更坚固的复合盾牌、更锋利的制式刀枪,这些可以交由公开的工匠营制作,提升战力又不至于太过惊世骇俗。如此,既能展现我们的能力和辅佐之心,让主公和众将感受到切实的益处,也能将功劳归于主公领导有方,众将用心,不至于让我个人太过显眼。”
“而‘内轨’,则专指我们的核心力量,即今日元直所见的亲卫队,以及格物工坊。”我的声音压得更低,“这部分力量,必须绝对保密,独立运行。训练方面,要持续进行更高级别的战术演练,如小队渗透、情报侦察、特种作战等,更要加强思想建设,确保他们绝对忠于我个人。武器装备方面,玄甲弩、惊雷弹等新式武器,只能由格物工坊秘密生产,严格控制数量和流向,只装备于核心亲卫,绝不能流入外轨部队,更不能让外人知晓。这支力量,将是我们真正的杀手锏,不到万不得已,不可轻易动用。”
徐庶静静地听着,眼中精光闪烁。待我说完,他抚掌赞叹道:“子明此策,深谋远虑,内外兼顾,实乃万全之策!‘外轨’以固本培元,安主公之心,结众人之力;‘内轨’以锻钢铸魂,藏锋蓄锐,以为将来破局之基。两者并行不悖,相得益彰,妙哉!”
但他随即又提出了关键问题:“此策虽妙,然执行起来,却有诸多难处。其一,内外资源如何分配?内轨所需耗费巨大,若过于倾斜,恐引人注目。其二,人员甄选与保密如何确保?内轨将士需绝对可靠,一旦泄密,后果不堪设想。其三,如何向主公解释外轨练兵效果与内轨的差距?若差距过大,难免引人生疑。”
这些问题,也正是我反复思考的。
我沉声道:“元直所言极是。资源方面,格物工坊的投入,我会通过糜氏商路秘密输送,尽量不占用新野的公共钱粮。人员甄选,必须慎之又慎,除了石秀严格把关,还需借助锦瑟的玄镜台进行暗中审查,确保身家清白,忠诚可靠。至于练兵效果的差距……”
我顿了顿,继续道:“外轨的基础训练,足以应付寻常战事,提升整体战斗力已是显而易见。至于内轨的‘奇效’,对外可解释为精锐选拔、特殊训练的结果,将重点放在士兵的个人素质和勇武上,淡化武器和战法的特殊性。且内轨轻易不动,一旦动用,必是雷霆一击,力求速战速决,不留痕迹,尽量减少暴露的机会。”
徐庶缓缓点头:“如此,或可瞒天过海。只是,子明需时刻谨记,此乃行险之举,如履薄冰,稍有不慎,便可能满盘皆输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我郑重地看着他,“此事,便需要元直与我同心协力,共同谋划,谨慎推行。外轨练兵之事,还需元直多多费心,在主公和众将面前周旋;内轨之事,则由我与石秀、锦瑟秘密主持。”
徐庶起身,对着我深深一揖:“主公(他已然改口,以示君臣之分)但有所命,庶必效死力!”
我连忙扶起他:“元直不必如此。你我名为君臣,实为知己。有你相助,我如虎添翼,心中大定!”
与元直一番深谈,将“双轨并行”的策略彻底敲定,我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。虽然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了荆棘和迷雾,但至少,我已经明确了方向,并找到了那条最适合自己,也最有可能通往成功的路径。
刘备的旗帜,我暂时还需要高举。但旗帜之下,属于我陆昭的根基,必须牢牢扎下,悄然生长。直到有一天,这根基足够深厚,能够支撑起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空。
夜色已深,窗外的虫鸣也渐渐稀疏。我将那张写着“内外有别,双轨并行”的纸条,小心地投入灯火中,看着它化为灰烬。
秘密,必须永远是秘密。
而我,将带着这个秘密,在这乱世的棋盘上,继续小心翼翼地,落子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