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6章 冒雪二顾,偶遇友朋(1/2)
自上次隆中无功而返,倏忽又过了十余日。新野的各项事务在元直的协助下,有条不紊地推进着,但我心中,却始终惦念着那位“卧龙”先生。通过锦瑟那边传来的零星消息(这些消息自然不能为主公所知,只能化作我对时机的“精准把握”),我大致推断出诸葛亮可能结束了短暂的访友,回到了隆中。
恰在此时,天公似乎也有意考验我等的诚意。一夜之间,朔风呼啸,彤云密布,竟洋洋洒洒下起了鹅毛大雪。不过半日功夫,整个新野便已银装素裹,天地间一片苍茫。
这等恶劣天气,本不是出行的好时机。军营里,将士们都缩在营帐中避寒,便是寻常百姓,也大多闭门不出。然而,我却认为,这正是再次拜访卧龙岗的绝佳时机。
“主公,”我在议事厅找到正在为军需粮草发愁的刘备,“天降大雪,道路难行,寻常访客必定绝迹。若我等此时冒雪前往隆中拜访,岂非更能彰显主公求贤之诚心?”
主公闻言,先是一怔,随即眼中迸发出光彩:“子明之言甚是!越是艰难之时,越能见真心!先生上次或有他事,或为考验,此次我等顶风冒雪而去,他若在家,定能为我等诚意所动!”
他当即拍板:“传令下去,备齐车马,云长、翼德、子明随我同往!即刻出发!”
命令传达下去,张飞的抱怨声隔着老远就能听见:“这鬼天气!冻得死人!大哥非要这时候去找那什么先生,这不是折腾人嘛!”
关羽虽然没说什么,但紧锁的眉头也表明了他对这趟行程的不看好。
我心中暗笑,这正是考验刘备决心的时候。若他连这点抱怨和困难都承受不住,又何谈感动那位心高气傲的卧龙?
这一次,我们轻车简从,只带了少数亲卫。顶着凛冽的寒风,踏着厚厚的积雪,一行人再次向隆中进发。
风雪交加,道路泥泞湿滑,马蹄深陷,行程比上次艰难了数倍。寒风夹杂着雪沫,刮在脸上如同刀割。张飞一路骂骂咧咧,抱怨不止。关羽则沉默不语,只是偶尔拉紧身上的披风,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。
主公刘备却显得异常坚定。他端坐在马背上,任凭风雪吹打,腰杆挺得笔直,目光始终望着前方,仿佛那冰天雪地之中,蕴藏着无限的希望。我默默观察着他,心中对这位乱世枭雄的坚韧和执着,又多了几分认识。他或许有妇人之仁,或许有优柔寡断,但在“求贤”这件事情上,他所展现出的诚意和决心,确实令人动容。这或许也是他日后能成就一番霸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而我,则将自己裹在厚实的裘皮大氅里,看似也在忍受严寒,实则脑中飞速运转。我需要考虑,万一这次还是见不到诸葛亮,该如何应对?如何继续维持主公的热情?又如何能从其他侧面,获取更多关于此人的信息?玄镜台的探子早已在隆中外围布控,但核心区域,尤其是诸葛亮的居所,始终难以渗透。我只能依靠公开的线索和自己的判断。
终于,在风雪稍歇的午后,我们再次抵达了卧龙岗下。
眼前景象与上次截然不同。整个山岗被皑皑白雪覆盖,翠竹苍松皆披上了银装,别有一番清幽绝俗的意境。那几间茅庐静静地矗立在雪中,炊烟袅袅,似乎有人在家。
主公精神一振,连忙整理衣冠,翻身下马,示意我们跟上。
依旧是那个眉清目秀的童子出来开门。见到我们,他似乎有些惊讶,但很快恢复了平静,躬身行礼:“几位贵客冒雪前来,辛苦了。我家先生今日确实在家,只是……”
主公心中一喜,连忙问道:“只是如何?先生可在会客?”
童子摇了摇头,脸上带着歉意:“非也。先生今日有几位好友来访,正在草堂之中围炉清谈,品茗弈棋。先生有交代,今日不便会见外客,还请贵客见谅,改日再来。”
又一次闭门羹!
张飞的脸顿时黑了下来,拳头捏得咯吱作响,似乎下一刻就要冲上去砸门。关羽也面露不悦之色。
主公的脸上难掩失望,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,他深吸一口气,对着童子温和地说道:“既然先生有好友在,备不敢打扰。烦请小童代为转告先生,刘备今日冒雪再访,只为一睹先生风采,求教兴汉之策。备明日再来。”
说罢,他对着茅庐深深一揖,然后转身,准备离开。
就在此时,草堂的木门忽然“吱呀”一声打开了。一位身着青色儒衫,头戴逍遥巾,面容清癯,气质洒脱的中年文士走了出来,看到门外的我们,微微一愣,随即拱手笑道:“门外风雪正大,几位贵客远道而来,何不入内稍坐片刻,暖暖身子,喝杯热茶再走?”
主公见状,连忙还礼:“不敢打扰先生雅兴。备乃涿郡刘备,特来拜访卧龙先生,不巧先生正与高朋畅叙,不敢惊扰。”
那文士哈哈一笑:“原来是刘皇叔!失敬失敬!皇叔礼贤下士之名,早已传遍荆襄。我等刚才在屋内,亦听闻皇叔冒雪前来,深为感佩。在下崔州平,这厢有礼了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